治疗多动症的前提要查明病因!国内外专家对多动症的认识虽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是,初期并不为人们所重视。直到50年后,文献报道才日渐增多,继而采用药物治疗,有的取得不俗疗效。但是,世界各国专家对儿童多动症的认识和判断并不完全统一,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学述论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专家也开始关注儿童多动症问题,起步虽晚,却取得了重要突破。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主要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意志和毅力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也就是个性或性格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儿童多动症的病因病理的同时,我国医学专家也在临床治疗和观察上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认识到儿童多动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母亲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围产期缺氧、母孕期的影响、新生儿窒息、产伤、脑缺氧、脑损伤、剖腹产、早产、过期产、钳产、生后感染以及外伤等。
2.遗传因素与各不良因素共同作用
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多动症与多巴胺-受体之间有一定相关性,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在调控运动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脑部这些区域的机能障碍可使其抑制机能降低,从而可导致多动症。
3.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4.心理因素
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5.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剂,人造色素,调味品,防腐剂)。
儿童多动症是世界性的难题,这可以从世界各国的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统计上得到答案:美国的调查表明,学龄儿童患病率在5-10%之间;荷兰调查认为,多动患儿在学龄儿童中超过10%;北京在小学调查发现,多动患儿发病率超过6%,北京市的调查甚至比这还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有些悬殊,也许与调查的方法和诊断标准不同有关。但是,各国的发病率都不低,超过了5%,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另外,男孩比女孩多,比例大约为4~9:1,这也是各国相一致的。